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整治通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tpwallet
2025年2月17日 12:24:48
排查园区杜绝空白 /b>
近期,各地对大数据产业园和高技术园区进行了虚拟货币“挖矿”行为的全面检查。这样做是因为“挖矿”活动用电量大,并无实际意义,同时存在金融安全隐患。工作人员仔细辨别数据中心和“矿场”,不遗漏任何可疑迹象,力求本地排查不留死角。例如,在某科技园区内,他们发现了藏匿的小型“矿场”。
检查不仅要观察表面现象,更要深入调查企业的真实运营情况。工作人员会仔细审查设备运作的资料、业务协议等,还会与公司领导进行沟通,确保没有“挖矿”活动。在长三角的一个工业区内,通过这样的细致检查,成功阻止了几个疑似“矿场”逃脱监管。
紧盯前期环节排查 /b>
在虚拟货币“挖矿”项目的初期阶段,相关部门加强了审查工作。对于正在施工或是即将启动的项目,他们编制了详尽的清单。清单中详细列出了每个项目的相关信息,包括所属企业、项目规模、计算能力、电力消耗以及预计投产时间等,内容清晰直观。
以某省为例,工作人员查阅了项目审批文件和企业报备资料,发现不少企业以大数据为名进行“挖矿”活动。对这些项目,采用清单式管理可以实时监控项目进度,便于及时处理违规行为,避免项目落地后整改的难题。
能耗考核严禁新增 /b>
为了有效控制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将严格禁止新的项目加入能耗双控的评估体系。这样一来,地方政府的能耗管理职责变得更加清晰。一旦发现新增的“挖矿”项目,能耗双控的考核将按照加倍的标准来计算其能源消耗量。
去年,某地发现新增“挖矿”项目,导致当年能耗双控考核受到极大影响。为此,地方政府加强了对项目审批的监管,坚决阻止“挖矿”项目落户。例如,中部某省由于高度重视这一考核,过去一年内并未新增任何“挖矿”项目。
信用监管数据企业 /b>
对数据中心企业,我们推行信用监管及承诺制度。企业需签订承诺书,自行承诺不参与虚拟货币“挖矿”行为。此举增强了企业的自我管理意识。
西南地区众多数据中心企业已签署了相关承诺。监管部门会对企业运营状况进行定期审查,一旦发现违反承诺行为,将对其不良信用进行记录。因此,企业不敢轻易涉足“挖矿”活动。此举确保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促使数据中心回归常规业务。
严格电力供应管控 /b>
严格执行电力业务许可规定,禁止通过网络供电、单独架设线路等手段向新设的“挖矿”企业供电。增强执法力度,防止发电单位向“挖矿”项目提供电力。
某小水电公司过去违法向“矿场”提供电力,遭到执法机构严厉处罚并公开通报。为维护电力市场秩序,严格禁止“挖矿”项目涉足电力市场或获得优惠,如在东部电力交易频繁的区域,对参与企业进行严格审查,确保“挖矿”项目不得进入市场。
全链治理评估通报 /b>
各地相关部门构建了联合运作机制,对“挖矿”及交易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管理。市场监管、电力供应、金融监管等多个部门携手合作,共同采取多种手段,严厉打击各类违规活动。
同时,国家相关机构委托第三方对各地清理状况进行评估,并设立了信息通报制度。例如,每月公布各地工作进度,营造出一种竞争态势。这种全方位的治理模式使得虚拟货币的“挖矿”与交易行为难以隐藏,保障了市场秩序及国家能源安全。
关于如何更有效地遏制虚拟货币的“挖矿”行为,大家有何高见?若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不妨点个赞或转发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