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物业投资市场创历史新高,交易总额下降24.2% - 世邦魏理仕报告解析
tpwallet
2025年1月19日 12:14:08
2024年,上海物业投资领域共完成了119宗交易,创下了历史新高。但令人意外的是,交易总额却下降了24.2%,这种增减之间的对比颇为引人注目。交易类型、买家构成以及各类物业的表现,都存在许多值得深入分析的地方。这其中既有机遇,也不乏挑战。
交易笔数创新高交易额下降
2024年上海物业投资市场交易次数达到了历史新高,共有119次。这反映出市场在交易次数上相当活跃。然而,交易总金额仅为625.4亿元,同比下降了24.2%。这一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例如宏观经济状况对物业投资价值的冲击。或许部分物业价格有所变动,又或许是买家在交易中更加小心,他们更愿意通过增加交易次数来分散风险,而不是在单一交易中投入过多资金。
在其他城市,或许也能找到类似的现象。比如,北京等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上,过去曾经出现过交易数量上升而交易总额减少的情况,这通常与那时的市场调控政策等因素有关。
办公楼交易占比逐年下跌
标的物业中,办公楼交易份额已连续三年减少。尽管目前仍占半壁江山。昔日,办公楼曾是众人追捧的投资热点,但如今这一趋势正在发生转变。从数据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投资者的关注点正逐渐发生转移。
从办公环境的角度看,可能是当前办公楼空置率等因素在影响着投资者的决策。以上海为例,新兴商圈的新建办公楼众多,但实际入住率并未达到预期目标。这种情况并非特例,许多城市都存在类似问题。这导致投资者在考虑投资办公楼时变得更加慎重,同时也使得办公楼交易在整个市场中的比例持续下降。
自用型交易与企业买家投资
自用型交易中,64%的金额由他们贡献,金融机构买家作用显著,其中超过三分之一归功于他们。他们尤其偏爱陆家嘴和滨江这样的核心区域进行投资。这显示出金融机构强大的购买力和对核心区域价值的肯定。
企业买家在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增至51%,比去年显著增加。这种投资热情的提升,或许与企业的发展策略紧密相连。例如,企业为了扩张业务,可能需要新的办公空间,或者有意进入房地产市场。以科技企业为例,随着它们的不断壮大,建立自己的办公大楼成为常态,因此购买整层办公楼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零售与酒店物业比例上升
零售商业地产和酒店业的比例逐年增长,这一现象十分显著。今年,多家地产公司出售了多笔优质资产股权。这或许是因为这些公司在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此外,附有租赁合同的商铺裙楼类拍卖项目受到中小企业的喜爱,因为这些企业认为这类项目能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且价格相对合理。
酒店得益于政策利好,文化旅游消费需求得以释放,其核心区域的酒店资产备受瞩目。位于上海外滩附近的酒店,历来游客络绎不绝,如今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宽,游客数量有望进一步攀升,酒店收益也将随之增长,从而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传统投资者偏好变化
传统投资者如险资、地产基金和地产公司等,其总占比达到了25%。这些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各有偏好,例如更倾向于投资运营稳健的区域性购物中心。这类购物中心能持续吸引周边居民的消费,因此收益较为稳定。此外,他们还青睐于核心区域的写字楼。随着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物流厂房资产也成为了他们的关注焦点。
地产基金与地产公司对长租公寓的投资态度依然积极。长租公寓契合了现代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尤其在众多大城市中展现出巨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他们持续保持投资热情的关键因素。
2025年市场展望
2025年,货币政策预计将适度放宽,这将有助于降低融资成本。此举可能吸引更多投资者涌入市场。房企的“瘦身”策略将带来更多投资机会。例如,部分房企可能通过出售非核心资产来改善财务状况。这将导致市场上可供选择的项目增多,进而增强市场流动性。对投资者而言,这或许意味着新的机遇。在2025年,投资者或许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政策动向和市场趋势,以便进行更精准的投资。
关于2025年上海的房地产投资趋势,您有何见解?您是抱有乐观态度还是仍有顾虑?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您的看法。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