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供应链管理:应对疫情挑战与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关键策略
tpwallet
2025年2月22日 14:08:51
自愿性标准的启示
从全球视角来看,GRI标准规定,企业在报告期内必须公开其供应链的详细信息,包括供应商的种类和数量等。因此,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供应链进行详细梳理。例如,欧美的一些大型跨国公司,它们依照这一标准,对各个区域的供应商情况进行了详尽的展示。国内于2022年4月16日,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发布了《企业ESG披露指南》。该指南将供应链管理纳入自主披露指标范畴,并对其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要求。此举促使国内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信息的公开。
欧盟颁布了《包装和包装废物94/62指令》,对包装的整个供应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项指令涵盖了包装的来源、使用和处理等各个阶段,对众多从事包装业务的企业产生了影响。因此,这些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必须对包装相关事务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其符合指令的规定。
国内EHS法规要求
我国EHS领域的相关法律规章对供应链管理有所规定。以化工领域为例,它对原料供应方的环保、健康和安全提出了具体要求。企业对供应商的合规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合规风险控制。若供应商环保标准不达标,大型制造企业可能会遭遇停产整顿等风险,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并有效执行供应商的合规管理工作。
尽管目前尚无具体指导文件,但根据ESG标准,供应链信息的公开应当是其中一部分。这提示企业需具备远见,即便目前并无强制规定,也应主动规划,逐步提升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如此一来,一旦监管加强,企业能够迅速作出调整,维持合规的运营状态。
多部门协作的必要性
企业进行ESG供应链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的共同配合。采购部门需在挑选供应商时,兼顾成本和ESG因素的平衡,不能只看重价格,还需评估供应商在环保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法务部门则需对合同进行审查,确保合同中包含ESG相关条款,以维护企业权益。若合同缺少ESG条款,企业可能面临法律上的风险。
风险控制、公关以及财务等团队均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负责评估潜在风险,应对声誉问题,以及进行成本计算等。只有当这些部门紧密协作,共同发力,我们才能确保ESG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推动企业的持续成长。
构建管理体系的要点
企业需构建一套完整的ESG供应链管理体系。这包括制定一系列供应链管理规章,如供应商的挑选、教育和评估等。对于出口企业,它们需根据目标国家的法律和习俗来设立体系,比如向欧洲出口的企业,必须遵守当地的严格环保法规,在挑选供应商时,应优先考虑那些符合环保标准的。跨国企业需掌握国内外法律法规,例如苹果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对供应商的管理中,强调供应商需遵守各国及地区的劳动权益相关法规。
制定针对供应商ESG管理的措施,确保供应商明确了解企业的期望和具体要求。例如,某电子公司向供应商设定节能减排等目标,推动供应商优化生产流程,增强其在ESG方面的表现。
合同条款融入ESG
企业在供应链的商务合同中需包含ESG的声明与承诺。供应商需遵循企业所承诺的国内外标准。例如,若企业采纳国际劳工组织的规定,供应商便不得使用童工或强制劳动。一旦行业内所有企业都对供应商提出此类要求,整个产业链对劳工权益的保护能力将得到增强。
确保供应商遵循国家监管规定至关重要,各行业在国家监管方面的重点各异。在建筑领域,对建筑材料供应商的质量和环保方面设定了严格的标准,企业需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以确保建筑品质和环保成效。
合规审核的意义
企业在开始合作及合作期间,会定期派遣审核人员对供应链中的ESG或EHS合规性进行审查,尤其对那些关键的原料供应商。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构建和加强管理体系。例如,一家食品公司对主要原料供应商进行了审查,并据此完善了供应商风险评估流程。
审核能揭示潜在风险,比如在审查化工供应商时,可以发现其废水排放未达标准。随后,我们督促供应商整改,旨在提升供应链的ESG管理和水平,进而促进供应链的持续发展。
众多企业开始关注ESG供应链管理,贵公司是否也出台了相应的管理措施?若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助益,不妨点个赞,并将它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