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CEO称接近L5级自动驾驶,看其自动驾驶发展历程与技术路线
tpwallet
2025年2月4日 13:25:48
特斯拉的Autopilot与FSD自动驾驶技术具有深远影响。这一技术让特斯拉在众多对手中脱颖而出。此外,它还推动特斯拉从单一汽车制造商向平台和科技公司转型,这一点值得特别关注。
自动辅助驾驶发展历程
2016年,特斯拉对HW2自动驾驶系统进行了更新,转而使用了英伟达的DRIVE PX 2平台,并且开始了自研芯片的研发工作。那时,系统的帧率提高了两倍,达到了110帧,算力增长了46倍,达到了12TOPS。到了2019年,特斯拉发布了HW3,搭载了两个自研的FSD芯片,帧率提升至2300帧,算力增长了11倍,达到了144TOPS。这一连串的发展过程,展现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辅助技术领域的不断前进。在此过程中,特斯拉的算力和画面传输帧数持续增强,为自动驾驶功能的持续优化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打造汽车中央处理器
特斯拉与博通共同研发的ASIC芯片在计算性能上具有深远影响。该芯片的应用范围远不止ADAS,还能覆盖电动车动力传动等四大领域。若研发成功,它有望成为理想的汽车核心处理器。这种芯片的多功能特性,体现了特斯拉不仅仅满足于单一功能的芯片,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全面的汽车内部计算系统。展望未来,它有望进一步融合汽车各项功能,从而提升整体性能。
Autopilot和智能座舱配合
特斯拉凭借其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与智能座舱的同步升级,在市场上一马当先。Autopilot主要提供驾驶辅助,而智能座舱则提升了驾乘感受,两者互相配合,提升了车辆的吸引力。以智能座舱为例,它能根据自动驾驶模式调节车内灯光和娱乐项目,Autopilot也能根据座舱内乘客的设定来调整驾驶方案,这样的设计带来了全新的驾驶与乘坐感受。
摄像头派的代表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硬件领域,主要依靠摄像头进行配置,可以说是该领域的佼佼者。以Model 3为例,它借鉴了仿生学的原理,配备了8个摄像头,用以模拟人眼的视角,并放弃了毫米波雷达等非核心部件,这样既保持了成本效益,又提高了性能。理想ONE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只是摄像头数量减少到了5个,毫米波雷达只有1个,整体配置略逊于特斯拉。这种简化的配置方式,展现了特斯拉在成本和功能之间找到了一个精确的平衡点。
与激光雷达派的对比
激光雷达派别与摄像头派别相对,像Waymo和奥迪这样的公司属于激光雷达派别。Waymo得益于谷歌强大的资金后盾,配备了大量设备,比如5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和29个摄像头,这些设备成本自然很高,最终被安装在捷豹汽车上。相比之下,特斯拉采用的是仿生设计,其“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组合成本较低。而且,这套配置在白天、黑夜以及恶劣天气下都能灵活应对,实际道路测试中也显示出更明显的优势。
核心竞争优势及未来展望
特斯拉采用自主开发系统和芯片,并生产汽车,这种方式能有效降低成本,在销售中实现利润。其硬件产品成本效益高,自动驾驶技术先进,智能驾驶舱设计吸引人。凭借这些优点,特斯拉满足了中美消费者对智能和自动驾驶的偏好。随着消费者对特斯拉了解加深,FSD的选装比例有望增加,自动驾驶和智能化的进步也将助力特斯拉销量提升。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化领域的优势,将是特斯拉未来发展的关键支柱。
您觉得特斯拉能否在自动驾驶和智能化方面不断引领行业发展?期待您的点赞与分享,也欢迎您在评论区分享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