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郑玉山分享数字金融与区块链投资经验
tpwallet
2025年1月3日 03:04:32
在金融界,数字金融的发展分为两条道路,一条是历经多年发展的集中式数字金融,另一条则是新兴的分布式数字金融。这两者都蕴含着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中心化数字金融的代表
以阿里巴巴和支付宝等为代表,由马云团队推动的中心化数字金融模式,在中国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交易习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支付宝的广泛应用使得现金交易不再是必需,它依托于遍布全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偏远乡村,都能轻松使用。这种模式主要由企业引领,通过与众多商家联手构建了庞大的商业网络,极大提升了资金流动的效率和便捷性。而且,海量的用户数据也为优化服务提供了关键支持。
这种数字金融模式与电商领域关系密切。以淘宝和天猫为例,它们通过支付宝提供的数字金融服务,确保了交易资金的顺畅流转。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电商行业的飞速增长,还在改变购物习惯的同时,带动了物流等相关行业的繁荣。
去中心化数字金融的海外崛起
海外,去中心化的数字金融正迅速成长。比如micro strategy公司,他们在上海设有分支机构,主要提供数字金融的SaaS服务。近期,该公司在美国股市的表现十分抢眼,经常位列交易量榜单前列。这表明,它在区块链资产信息应用领域的影响力相当显著。在全球多个国家,去中心化数字金融被视为金融创新的焦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众多项目接连出现,显示出巨大的发展势头。
许多海外项目依托区块链技术的特点,打造了更为公正和透明的金融交易方式。比如,某些项目运用智能合约,无需中介机构,即可自动执行交易条款,提升了交易速度,减少了费用,为参与者带来了全新的交易感受。
中国的区块链数字金融实践
香港地区,区块链资产的ETF市场发展迅猛。像华夏基金、万象基金等推出的相关产品,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放眼全球,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金融正处在发展的前沿。在我国内地,近十年来,金融科技领域发生了显著变化,从前主要关注互联网技术的数字金融,如今区块链技术崭露头角。在此期间,众多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区块链项目,其中约三分之一的两百多个项目中,有六七十项与数字金融相关。在这些项目中,又有三分之一发展良好,其中20家企业实现了可观的收益。
蚂蚁金服持续在区块链技术上进行深入研究。其团队在香港等地成功发行了价值数亿美元的基于区块链的实际物理资产。这表明我国对区块链数字金融领域持有积极态度,并正积极开拓新的应用场景和商业潜力。
数据上链的必要性
以前我国热议大数据,可其可信度却让人担忧。只有数据被上传至区块链,才能显得更有价值。上传区块链的数据无法被篡改,并且具备确权和时间戳功能。企业在使用数据时,可以依据数据上链的确认权来确定数据归属,以预防纠纷,同时通过时间戳来保证数据的时效性。比如,一些金融公司需要分析客户的历史交易行为,而区块链上的数据则能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与安全。
在众多数据交易场合,将数据上链能有效维护各方的权益。以电商企业为例,它们需要将用户部分数据分享给第三方伙伴以实现精准营销,而数据上链则能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与合规。
银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中国,银行依托官方背景容易赢得公众信任,然而风险依旧存在,比如河南某村镇银行的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面对数字金融的迅猛发展,银行必须探索新的发展路径。首先,它们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比如遍布各地的网点和庞大的客户群体。其次,银行还需加大对金融科技的投入,积极研究并应用区块链等技术。
放眼国际,海外部分金融机构已着手研究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等场景,以提升运作效率。我国银行亦应主动学习,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自身实力,还能让客户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赋能
数字金融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明确的。比如,充电桩可以转化为RWA Token,在区块链上交易,甚至在国际市场上销售。这种方式带来了多方面的益处:首先,充电桩的收益能更清晰、有效地展示和管理;其次,投资者能清楚地了解投资回收期和收益前景,这吸引了更多资金进入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而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增长。
同时,这种模式为实体经济拓宽了融资途径。比如在制造业等行业,可以参照此法,对实体资产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推动交易流动,进而激发更多经济潜能。
你认为数字金融的发展趋势是走向融合吗?这包括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相互借鉴和补充。对此,欢迎点赞、转发和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