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3与小米SU7对比:90后企业主的真实用车体验与购车建议
tpwallet
2025年1月24日 17:06:16
家里已有不少小米产品,雷军的发布会让我心动,于是去年四月我就预订了小米SU7。现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与我的特斯拉相比,感受颇深。接下来,我要详细对比这两款热门电动汽车。
购入缘由
我一直都是小米产品的坚定支持者,家中电视、手环、音箱等设备均为小米品牌。这些产品间的生态联动操作简便。去年4月,雷军推出小米SU7,我被他那份热情以及产品理念所打动,立刻决定购买。至于特斯拉,我已驾驶多年,当初也是因为它在电动车领域的创新精神和科技魅力而选择。
性能与驾驶
小米SU7在平时驾驶时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稳定的体验。车身既宽又大,即便不刻意猛踩油门,驾驶感受也颇似宝马5系或奥迪A6L。在高速公路上,车速很快就能轻松达到120公里每小时,非常适合日常上下班使用。相比之下,特斯拉Model 3则显得小巧而灵活,独自驾驶时,我能深切体会到那种“人车一体”的操控乐趣。但说到加速,我通常都选择舒适模式,只有在提车时,才曾和朋友们尝试过它的加速性能。
动能回收
将动能回收调整至最低档位,特斯拉的驾驶体验变得更为流畅。驾驶小米车时,动能回收产生的冲击感相对更明显。不过,这并不妨碍日常行驶,只是在快速减速或低速行驶时,能明显察觉到区别。在这一点上,特斯拉的调整更为老练。
车机体验
特斯拉的车辆操作界面简洁明了,菜单设计宽敞,操作起来轻松便捷,比如调节空调温度只需在屏幕下方轻轻一点。然而,我在新车上竟然找不到除雾功能键,只能通过语音控制。或许是因为小米的语音功能做得相当出色,再加上可以通过手机或者小爱同学进行控制,人们很容易忽略了屏幕操作的便利性。尽管如此,小米的系统功能更为全面,与家中其他小米设备联动起来非常方便。
智能驾驶
小米的智能驾驶服务,无论是高速还是城市地面版本,都无需额外付费,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吸引。尽管特斯拉的智能驾驶在国外颇受好评,但它的价格起步就是三万二,即便将来在国内也能使用,我估计也不会考虑购买。目前看来,国内汽车制造商在智能驾驶收费方面更具优势。虽然小米的体验尚待完善,但免费服务为它提供了更多的改进机会。
乘坐与综合感受
乘坐这两款轿车,尤其是后排空间,对于我这样身高超过180厘米的人来说,显得有些狭小。小米的电量消耗得比较快,经过与其他车主交流,我发现这可能是因为激光雷达在夜间持续工作。驾驶过小米后再换特斯拉,感觉确实是从奢侈回归简朴。习惯了小米的语音控制,特斯拉则需要手动操作。通常一个人驾驶我会选择特斯拉,但如果载客较多,我更倾向于小米。将来换车时,我会关注车辆的保值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较多故障问题。
挑选电车时,大家是否更关心智能驾驶功能是否免费?欢迎留言交流,同时别忘了点赞并转发本文!